赵胜建是1978年从河北省柏乡县东小京村走出来的全村第一个大学生,那一年国家刚刚恢复高考。进入大学之前,家境困难的他从未吃过葡萄,孰料学成就业,他竟做起了葡萄研究,而且一干就是36年。
现年58岁的赵胜建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昌黎果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留学归国人员;国家现代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华北果树科学观测站站长,河北省酿酒葡萄工程中心副主任;河北省农业专家咨询团专家,河北省葡萄学会副会长。1982年从原河北农业大学唐山分校果树专业毕业, 1996年获布加勒斯特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一直从事葡萄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关系,他精通英语和罗马尼亚语。
赵胜建常说自己这一生就干了一件事——研究葡萄。这36年里,他主持完成了15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育成并审定葡萄新品种8个,申报植物新品种权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走遍了河北省68个县的葡萄园,举办各个类型培训班1200余次,培训果农2.6万人次,建起了李保国式的科技服务优秀团队。
“万里选一”示范自育“光系列”新品种
赵胜建认为,一粒种子能改变世界,一个葡萄新品种也能促成葡萄产业的重大革命。1998年,赵胜建培育成功我国第一个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无核早红”,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又培育成功三倍体无核葡萄品种“红标无核”和“月光无核”。
为了满足高端设施葡萄生产对早熟、大粒、优质、抗病、丰产等葡萄特色新品种的迫切需求,赵胜建团队于2000年启动了“葡萄大规模育种工程”,共获得27个杂交组合的4.1万株葡萄杂交群体,经过16年的系统选育,从4.1万株杂交群体中“万里选一”,培育成功4个葡萄新品种:“春光”、“蜜光”、“宝光”和“峰光”,具有早熟、优质、丰产、色艳、抗病、易成花、易管理、效益高等八大优点,被果农称为“超级品种”。
2011年,赵胜建开始在滦南县胡各庄镇东庄店村的栾兴葡萄种植合作社示范葡萄春光、蜜光、宝光等“光系列新品种”,采用温室栽培,定植后第二年亩产3400斤,在5月底成熟,因“光系列葡萄”果粒大、着色好、外观诱人、品质口感极佳、含糖量达21%,每市斤售价30元,一亩地葡萄产值达到10万元,在当地引起轰动性示范效应。目前滦南县及河北省十余个县已经发展“光系列”葡萄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建立了集葡萄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体验为目标的葡萄观光葡萄园区10个,年产值达3亿元。
目前,“光系列”葡萄新品种已经在石家庄、怀来、衡水、唐山、秦皇岛等地广泛种植,密集达2万余亩,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如昌黎县葡萄沟广达葡萄合作社,去年种植“光系列”葡萄100亩,以每公斤60元的价格畅销阿那亚等度假区,广受客户喜爱,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赵胜建告诉记者:“选用什么品种,农民说了算!”为了让农民满意,他一直孜孜不倦地研发着、服务着。
24年努力,建成“全国设施葡萄之乡”
塑料大棚、温室栽培葡萄具有结果早、收益高等优点,如今的农村已遍地皆是,但在1992年赵胜建团队到河北省贫困县、衡水市饶阳县示范推广设施葡萄栽培技术时却遇到不少阻力,一是当年农民不懂技术,怕种不好葡萄;二是塑料大棚需要投资,缺乏资金;三是怕种出来的葡萄卖不掉,收益不好。针对农民的“三怕”,赵胜建除办培训班扩大宣传、协调政府解决资金问题外,还在饶阳县大尹村镇高村柳常在等5户农民开始塑料大棚样板园,采用赵胜建团队育成的中国第一个三倍体大粒、优质、丰产、抗病“无核早红”等葡萄新品种,进行塑料大棚葡萄示范;赵胜建团队从塑料大棚的规划设计、苗木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整形修剪等,进行手把手指导,吃住在农民家,直到农民彻底掌握。
赵胜建的努力成效显著,定植后2年平均亩产3300斤,每市斤葡萄6元,平均亩产值1.9万元,葡萄供不应求,从而掀起了发展塑料大棚葡萄的高潮。之后的二十多年里,赵胜建团队亲自把脉饶阳的设施葡萄产业,在“葡萄品种结构调整、葡萄架势改良、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控产体质、绿色防控、二次结果技术”等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创新。目前,饶阳设施葡萄面积达8万亩,产量1.5亿公斤,年产值18亿元,以“规模最大、成熟最早、效益最高”享誉全国。2013年全国设施葡萄大会在饶阳召开,饶阳被评为“全国设施葡萄之乡”、“全国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饶阳春光葡萄合作社就是赵胜建团队科技扶持的典型代表。 2016年该社引入了昌黎果树研究育成的“光系列”葡萄新品种春光、蜜光、宝光等,采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栽培,“光系列”品种成熟期早,果粒大,平均粒重9.5克,果肉较脆,丰产稳产,管理省工,平均亩产2500公斤,品质好,蜜光等含糖量达19%以上(维多利亚为14.5%);“光系列”葡萄很受市场欢迎,蜜光葡萄售价每斤9元(维多利亚每斤6元),亩产值4.5万元,面积1000亩。被评为“国家级葡萄专业示范社”。
为秦皇岛葡萄酒产业发展倾注心血
葡萄酒产业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赵胜建利用自己对国内外葡萄酒产业比较熟悉的技术优势,参与编制了《秦皇岛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8-2020年),提出酿酒葡萄基地的区域化、葡萄品种的良种化、葡萄种植的科学化、葡萄栽培的砧木化、葡萄酒产品的多元化等重要建议。“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七分看原料,三分看工艺”,因此,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对生产高端特色葡萄酒至关重要。科学划定酿酒葡萄栽培小区是实现秦皇岛酒葡萄产业的高端化、特色化的核心基础,多年来,赵胜建积极协助秦皇岛葡萄酒聚集区,系统研究秦皇岛市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葡萄品种和栽培技术特点等,建立了特色酿酒葡萄7个小区数据库,为秦市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秦皇岛市酿酒葡萄品种和葡萄酒产品单一化、同质化问题日益突出,酿酒品种赤霞珠占90%以上,难以满足市场对葡萄酒产品多样化、系列化、特色化、高档化的需求,赵胜建通过多种途径,引入酿酒葡萄品种及营养系如赤霞珠、马瑟兰、小味儿多、小芒森、美乐等35个品种和营养系,为丰富葡萄酒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品多样化提供了品种资源。为实现酿酒葡萄提质增效省工栽培,他主持从国外引入嫁接栽培必须的砧木品种50个,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葡萄砧木基因资源库,创建了“酿酒葡萄砧木高位嫁接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13获得秦皇岛市政府颁发的秦皇岛市葡萄酒产业30周年发展贡献奖。
坚守一线做果农“24小时葡萄专家”
昌黎县葡萄沟种植户马文利是赵胜建“光系列”技术的受益者,在赵胜建的亲自指导下,他自2016年建起了20亩大棚栽种“蜜光”等品种,产品口感好,丰产抗病易管理,每市斤能卖到30元,常常供不应求。他说:“赵所与我们种植户有微信,平时小问题直接微信视频交流,遇到大问题他不管多忙,总第一时间赶到园里现场手把手指导,帮了我们大忙,实实在在地帮我们致富!”
马文利介绍,很多品种葡萄基本上是一年一收,而“光系列”却能一年两收,6月份和元旦期间实现两次采摘,实现了人们数九寒天吃刚下架的新鲜葡萄的梦想。
赵胜建把葡萄产业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与果农们最亲。他的手机和微信24小时开通,随时解答各地果农难题,被果农称为“24小时葡萄专家”。夏季正是葡萄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只要果农需要,他不顾酷暑高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坚持深入葡萄园第一线,手把手向果农传授经验指导生产。因为肩挑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两副重担,常年超负荷工作,赵胜建患上了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仍然坚守工作生产一线。
在位于昌黎县两山乡施各庄村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科技创新基地里,种植着近100亩的葡萄。赵胜建介绍,这里有4个审定葡萄品种,还有十几个后备品种,目的是为了推广一批、试验一批、储备一批,更好地为河北葡萄产业服务。
赵胜建告诉记者, “自打1982年分配到昌黎果研所研究葡萄,我就树立了一个信念——让人生在葡萄园闪光!种下一粒种子,等待它开花结果,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是多么的期待!”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葡萄的研发推广上,对葡萄有着特殊的感情,每一次研发过程,对他而言,都是一次发现之旅,幸福之旅!岁月凝聚菁华,如今年已58岁的赵胜建,依旧在为中国的葡萄事业孜孜以求着,不倦探索着。